1、姓名:指与身份证信息一致的姓名。
2、身份证号:指公安机关签发的身份证上十八位或十五位的公民身份号码。
3、出生日期:指在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并经组织人事部门确认的出生年月,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出生年月不符的,以档案年龄为准。例如:1973-12-23。
4、性别:选择型指标,包括:(1)男;(2)女。
5、籍贯:指身份信息中人员出生地。
6、民族:选择型指标,指身份信息中人员所属民族。
7、政治面貌:选择型指标,指一个人所参加的政党和政治团体。
8、参加工作时间:指在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并经组织人事部门确认的参加工作年月日。
9、全日制学历:指通过全国统招就读大中专院校(高中及以下填小学、初中、高中)获取国家认可的最高学历。
10、全日制毕业院校及专业:指全日制学历证件中毕业学校及专业。
11、在职教育学历学位:指在职期间获得由国家认可的最高学历。
12、在职教育毕业院校及专业:指在职学历证件中毕业学校及专业。
13、职务:指人员在当前所在机构中担任的职务(股级以下人员填具体岗位职务如:工作人员、护士、教师等)。
14、专业技术职称:指由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或参加国家统一技术资格考试合格而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名称(请填写技术职称如: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15、职务级别:选择型指标,包括:(1)省部级正职;(2)省部级副职;(3)厅局级正职;(4)厅局级副职;(5)县处级正职;(6)县处级副职;(7)乡科级正职;(8)乡科级副职;(9)未定级(指组织人事部门没有任职或没有明确正副股级的);(10)其他(包括正、副股级)。
16、岗位属性:选择型指标,包括:(1)行政管理岗位;(2)专业技术岗位;(3)工勤类岗位;(4)双肩挑;(5)其他(改非人员填其他,在备注栏填实改非)。
17、职务属性:选择型指标,指人员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情况,包括:(1)四大家领导(党委、人大、政府、政协);(2)部门正职;(3)部门副职;(4)纪检监察;(5)工会主席;(6)部门其他领导;(7)内设机构领导正职;(8)内设机构领导副职;(9)内设非领导;(10)一般工作人员。
18、高配职级:存在级别高配的领导选填。
19、任现职时间:指担任当前职务的开始时间。担任不同级别的两个职务,填写较高职级的任职时间。
20、任现职级时间:指担任当前职务级别的开始时间。
21、人员状态:选择型指标,(1)在职在编、(2)在编不在职、(3)在职不在编、(4)非在岗、(5)未定编到人、(6)兼职、(7)其他(改非人员选填“其他”,在备注栏填“实改非”)。
22、不在编情况说明:指“人员状态”选择在职不在编等情况时填写不在编原因。
23、非在岗说明:指“人员状态”选择非在岗时填写非在岗说明,含离岗退养、长期病休、脱产学习、待岗待聘、待分流、离岗创业、其他。
24、是否财政发工资:指工资是否财政预算。
25、人员身份:选择型指标,(1)公务员、(2)参照管理、(3)管理人员、(4)专业技术、(5)工勤人员、(6)人事代理、(7)其他。
公务员:指已进行公务员登记或省公务员、选调生、干部选拔招考等进入渠道的人员。
参照管理:仅指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即省市批准的参公单位工作人员。
26、所在机构:单位中任职或承担工作所在内设机构(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全称);单位正副职领导不填。
27、进入渠道:选择型指标,(1)组织任命、(2)调配、(3)部门选调、(4)军转安置、(5)退伍安置、(6)其他安置、(7)招考录聘、(8)毕业分配、(9)招工、(10)人事代理、(11)其他。
28、原工作单位:在“进入渠道”选填组织任命、调配、部门选调、其他等选项时,原工作单位必填。
29、调录文号:在“进入渠道中”选择招考录聘时填写组织人事部门录用文号。
30、用编文号:指由机构编制部门出具的用编通知书。
31、进入现单位时间:指进入当前单位的时间。
32、简历:指该人员工作简历。
33、工资来源:选择型指标,包括:(1)财政工资统发;(2)财政预算已安排但未实行工资统发;(3)单位从财政拨款经费中安排;(4)单位自筹。